網上信托
投資者教育
“3·15”消費者權益保護系列之【保障金融消費者八項權利,防范違法違規(guī)金融活動】
金融消費者八項權利:財產安全權、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依法求償權、受教育權、受尊重權、信息安全權
|
一、保障金融消費者財產安全權
金融機構應當依法保障金融消費者在購買金融產品和接受金融服務過程中的財產安全。金融機構應當審慎經營,采取嚴格的內控措施和科學的技術監(jiān)控手段,嚴格區(qū)分機構自身資產與客戶資產,不得挪用、占用客戶資金。
二、保障金融消費者知情權
金融機構應當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及時、真實、準確、全面地向金融消費者披露可能影響其決策的信息,充分提示風險,不得發(fā)布夸大產品收益、掩飾產品風險等欺詐信息,不得作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宣傳。
三、保障金融消費者自主選擇權
金融機構應當在法律法規(guī)和監(jiān)管規(guī)定允許范圍內,充分尊重金融消費者的意愿,由消費者自主選擇、自行決定是否購買金融產品或接受金融服務,不得強買強賣,不得違背金融消費者意愿搭售產品和服務,不得附加其他不合理條件,不得采用引人誤解的手段誘使金融消費者購買其他產品。
四、保障金融消費者公平交易權
金融機構不得設置違反公平原則的交易條件,在格式合同中不得加重金融消費者責任、限制或者排除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利,不得限制金融消費者尋求法律救濟途徑,不得減輕、免除本機構損害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
五、保障金融消費者依法求償權
金融機構應當切實履行金融消費者投訴處理主體責任,在機構內部建立多層級投訴處理機制,完善投訴處理程序,建立投訴辦理情況查詢系統(tǒng),提高金融消費者投訴處理質量和效率,接受社會監(jiān)督。
六、保障金融消費者受教育權
金融機構應當進一步強化金融消費者教育,積極組織或參與金融知識普及活動,開展廣泛、持續(xù)的日常性金融消費者教育,幫助金融消費者提高對金融產品和服務的認知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提升金融消費者金融素養(yǎng)和誠實守信意識。
七、保障金融消費者受尊重權
金融機構應當尊重金融消費者的人格尊嚴和民族風俗習慣,不得因金融消費者性別、年齡、種族、民族和國籍等不同進行歧視性差別對待。
八、保障金融消費者信息安全權
金融機構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第三方合作機構的管理,明確雙方權利義務關系,嚴格防控金融消費者信息泄露風險,保障金融消費者信息安全。
內容節(jié)選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指導意見》。
以案說險 |
非法金融活動千千萬,交銀國信提醒您尤其注意以下幾種:
1、引誘匯款詐騙。犯罪分子以群發(fā)短信的方式直接要求對方向某個銀行帳戶匯入存款,由于事主正準備匯款,因此收到此類匯款詐騙信息后,往往未經仔細核實,即把錢款打入騙子賬戶。
例: 王女士收到來自房東的一條短信,告知其由于房東本人需要更換銀行卡,請王女士本月將房租打至房東兒子的賬戶。王女士正打算這兩天找時間將房租打給房東,碰巧收到短信,為避免自己忘記,趕緊將錢轉至房東提供的賬戶。幾天后,王女士卻接到房東電話,表示尚未收到房租。此時,王女士驚覺自己可能被詐騙,遂報警。 |
2、釣魚網站詐騙。犯罪分子以銀行網銀升級為由,要求事主登陸假冒銀行的釣魚網站,進而獲取事主銀行賬戶、網銀密碼及手機交易碼等信息實施詐騙。
例: 張先生的手機收到一條短信,提示他的網銀需要升級。張先生立即登錄短信提供的網址進行操作。兩天后,張先生再次登錄網銀準備給家人匯款時,卻發(fā)現賬戶中的大額款項不翼而飛!警方調查發(fā)現,這是一個典型的釣魚網站詐騙案。“釣魚網站”與真正的銀行官方網站十分相似,一旦用戶在“釣魚網站”上進行操作,犯罪分子就可以通過木馬程序竊取用戶的賬號和密碼,再利用竊取的用戶賬號和密碼登錄網上銀行,從而將受害者的資金轉移至其所控制的賬戶。 |
3、銀行卡盜刷。犯罪分子用各種非法形式,如假冒銀行以提升額度等原因為由讓持卡人提供有效期等各種信息,在ATM機上安裝攝像頭或者吞卡裝置等方式,套取他人信用卡信息,從而盜取持卡人資金。
例: 李先生由于急需現金,遂去家附近的ATM機取款。取款時銀行卡不慎被ATM機吞入,李先生立即根據ATM機上粘貼的服務熱線告示,聯(lián)系“銀行客服”,并根據要求告知自己的銀行卡密碼等賬戶信息,被告知三日后可至銀行領取新卡。第二天,李先生手機收到短信,提示其被ATM機吞入的銀行卡被支取現金五萬元。此時,李先生察覺到自己可能遭遇了詐騙,于是報警處理。警方調查發(fā)現這是一起典型的銀行卡盜刷案,犯罪分子預先堵塞ATM機出卡口,并在ATM機上粘貼虛假服務熱線告示,誘使銀行卡用戶在卡“被吞”后與其聯(lián)系,套取密碼,待用戶離開后到ATM機取出銀行卡,盜取用戶卡內現金。 |